仔細研讀瓶大辛苦找出來的舊作,心中著實感慨萬分。
2001年的瓊斯盃,那時我大三,依稀記得自己有全程看,看了這篇文章後,全部的回憶都湧了上來。
*控球後衛的部分。記得媒體是過度渲染了陳志忠和顏行書的「瑜亮情節」,而且批評李雲光教練偏愛陳志忠。其實就連我也蠻為顏行書抱不平的,總認為顏行書才是中華隊真正的主控,應該讓他打先發,待在場上久一點。當然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我應該是錯了。
*得分後衛的部分。不論如何還是得抱怨一下當時的羅興樑居然沒被選……但打出一個楊玉明,長遠來講,對中華隊也不是壞事。林佳皇從他CBA泰瑞戰神隊時,其標準的跳投姿勢(尤其是在躍在空中的高度和優異的平衡感)和準度即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時他擔任替補射手的角色,也收到蠻多「奇兵」的效果。
*小前鋒的部分,特別讓人感慨。經過了快7年的時間,陳信安還是當初那個陳信安,就像瓶大留言時提過的:還是飛不出國內的飛人。即使他拿了SBL的MVP,我只能說:還不錯,但那又如何呢?我還是非常喜愛這個曾帶給我們無限想像空間的信安,只是對他的要求只剩下:希望他快樂打球。
田壘就更不知道要怎麼說了,這些年來,除了外線確實有練準之外,其他的技術似乎就一直停滯著,現在弄得一身傷,也不知道會不會好?
看來這兩個人都辜負了瓶大當年的期盼,我知道他們其實不是沒有努力,究竟是努力的方向不對,還是國內的籃球環境拖累了他們就不得而知了。
*大前鋒的部分。一直到現在,倘若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周泓諭、李啟億、尚韋凡都還是非常好的苦工,鬥志也都還保持著,算是值得欣慰的部分了。
*中鋒的部分。好像就那一次瓊斯盃過後,吳志偉在球場上的表現,幾乎就是半退休的狀態,反倒是曾文鼎一肩扛起了中華隊的禁區。記得那時候的曾文鼎還只是全身沒幾斤肉的瘦高個,現在則是滿身橫肉了(跟受傷後缺少運動應該也有關係)。不過曾文鼎這些年來的成長其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感謝瓶大願意將這篇對您意義重大的文章放上來,真的學到蠻多的。希望往後有機會能再看到瓶大寫國內籃球。或者說,看到小弟不自量力的文章後能多多分享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