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了好多年,終於能再看到那曾經最熟悉,最在意的身影,身被中華隊戰袍的信安,總是讓我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有很強烈的看球意願。我當然不是信安的同學或朋友,只是一位默默支持他的球迷,這一句夾帶複雜情緒的「好久不見」,也就是反射性的想說。

 

 

 

過去兩年,信安在大陸CBA的表現相當沉寂。首季:出賽19場,平均2.4分、1.2籃板、1.1助攻;第二季:出賽38場,平均上場16.3分鐘,2.9分、2.4籃板與1.2次助攻。首季固然是因為膝傷未癒,影響出賽的狀態,但第二季在身體狀況正常的情況下,卻未能獲得更多的重用,令人意外,就我的角度,更坦率的說法是:令人耿耿於懷。

 

每年的七月一日肯定是學生們殷殷企盼的日子,那天也是信安的生日。在學生時期的我也滿心期待七月一日的到來,那意味著可以擁抱很長很長的悠閒假期,但這兩年,固然自己已非學生身分,對暑假沒什麼特殊感覺;另一方面,到了那一天,意味著信安又老了一歲,實在很難快樂起來。

 

即使沒有多會表達,但我從來不會掩飾自己對信安的支持,這種支持的感覺曾經投注在鄭志龍的身上。以前我總喜歡學著阿龍將護腕套在右手腕上,試著想要搶12號球衣,做著那永遠練不順手的急停「旱地拔蔥」式跳投。信安沒有阿龍那麼多可以窮開心仿效的特徵,他不帶護腕,背號不固定,沒有真正招牌的得分動作。我會做的,就是盡力排除萬難,守候在有信安的比賽畫面前面,欣賞他打比賽。

 

今年瓊斯盃終於有比較多的機會看信安打球。信安的臉看起來真的比以往滄桑許多,場上攻守之間的確漸漸顯露那種老將會有的動作和氣息,跟以往那種年輕王牌的打法有著很大的不同,一時之間還真不習慣。

 

許多球迷都知道信安曾在姚明面前灌過籃,但很少人注意過,那一球信安是在接獲阿龍切底線,吸引籃下包夾而傳出的球,而有機會完成那一個揚名天下的play。

 

2011年8月9日瓊斯盃中華隊和約旦隊的比賽,會永遠存在我記憶中的,不是約旦隊的粗野揮肘,不是信安的假倒復仇,而是信安和張宗憲同時先發了。我有時就是會在乎這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是的,在我眼裡,張宗憲將是信安退休後,台灣下一個真正的王牌,就像十幾年前,阿龍和信安那種一代接一代的王牌傳承。

 

上一次信安打中華隊應該是2007年的亞錦賽了。四年,真的好久。信安還可以打幾年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