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是如名片一般大小的長方形紙片,是大學生專門用來傳遞感謝或祝福的信物;「紙條」則是從會寫字開始,學生們爲了尊重老師,在上課時間捨棄語音而運用文字的「溝通工具」,而以大學生使用的最為氾濫與專精。

 

從做小卡就可以明顯看出女生與男生在美術方面天份的差距。大部分的女生會把小卡弄得像藝術品一樣;男生則是看得懂字在寫什麼就不錯了,頂多就是拿幾根蠟筆塗塗抹抹而已。

 

小卡這種東西就是互動的媒介,喜歡做小卡,送小卡的人,就會回收到很多的小卡;不喜歡做,懶得做的人就不會有什麼人送。

 

在大學的課堂裡,教授是不需要管秩序的,也少有人會像小孩子似的愛講話,大家都長大了,多少愛面子。因此「紙條」盛行似乎就順理成章成了必要之惡了。

 

小卡只要有人送,我都會回送。我也寫過很多很多的紙條,其實也不是紙條了,應該說是「紙張」,四年的量疊起來,應該還比所有的報告堆起來還高吧。

 

小卡都是寫好不寫壞,多多益善。紙條就要小心了。

 

很多很多的誤解都是從紙條開始,幾句話所造成的遺憾也不是再多寫幾百張紙條可以解釋的清楚。有時候會覺得回覆紙條是一件恐怖的事,自己寫的東西,對方不知如何解讀,對方不知道滿不滿意,偏偏幾分鐘內就馬上要回覆,思考的時間很短。

 

不論是小卡或紙條,我都會保留起來當作紀念,紀念著這些親密的互動,紀念彼此給予的善意。但在我心中還是一直很遺憾,沒有好好保留和盈蕙有關的所有小卡和紙條。

 

在大二的那個寒假,我用一個平凡無奇的信封,裝滿所有她寫的小卡與紙條,寄出了一封只有寫收信人姓名與住址的信……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一般人出生即會有家人一樣,進入大學後,系上會有「家族」。通常是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某個大二生和某個大一新生有「直屬關係」,以便讓新生在舊生的引導下能更快適應學校生活,年復一年,會有一條線聯起四個人一個家族,有些系會讓幾條線合併在一起,成為大家族。這種家族關係至少會維持到畢業。

 

家族並不只是形式上的稱呼而已,還會有真正的儀式——「家聚」。有時候父母「請」孩子回家讓他們看看的時候,小孩會跟父母說他們要去「家聚」,產生雞同鴨講的窘境。正常的話,每個家族一個學期會聚會兩次,約大家都有空的時間,吃吃飯、聊聊天,講講八卦,營造等同家庭的溫馨氣氛,暖暖異鄉遊子的心。

 

當然,就像「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一樣,每個家族也不一定感情就好,每個學長姊也不一定喜歡彼此或自己的學弟妹,所以疏於照顧,不聞不問的情況也不算少見,連家聚都不辦也不奇怪。即使親如真正的家人都不一定能相處愉快了,何況是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家人?

 

我還蠻幸運的,雖然學長抽到我這個學弟,他還是屏除性別的歧見,很認份的照顧我,學期初與學期末的「貢品」(大學生贈與食物的通稱)也從來沒有少給過。還記得每次家聚的時候都是我騎車載學長,因為學長說他兩眼視力相差1.0以上,所以爲了活著去吃一頓飯,還是讓我騎比較好。我大一的時候,學長還沒有車,所以每次都是他去跟同學借各式各樣的小50機車來讓我騎,回想起來兩個大男生擠一台小50還蠻好笑的。

 

記得我送給學長的畢業禮物是1000片的拼圖,為了弄到一個像樣的框,還大老遠騎幾十公里的路程去買了一個面積約一平方公尺的木框,買是容易,載就……那時失戀中的學長在離開學校前就把它拼好了。

 

不知道滄輝學長現在過得好不好?那幅拼圖你有掛起來嗎?

 

很幸運的,我大二的時候也抽到一個學弟。我不知道我到底算不算認份的照顧他,我只能說我對他應該沒有滄輝學長對我那麼好,但他也是一個不錯的學弟了,即使他有一大堆我很看不慣的缺點。

 

俊呈,結婚的時候要發帖子給我,我會去的。

 

家族可以是你曾經抓著的一塊浮木,它最大的價值就是一年後,你可以成為下一個菜鳥的浮木,讓這種大學生特有的溫暖關懷能一直傳遞下去。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地服務隊簡稱「山服」,它是一個社團的名稱。「山服」會運用社團時間訓練帶領營隊的人才,然後在寒暑假時到山區辦營隊,服務對象以原住民的小朋友為主。類似的社團還有「農服」、「漁服」。

 

以社團的標準來說,「山服」的紀律算是很嚴格的,社團時間一次無故不到直接刪人,請假以一次為限。訓練的課程看各組需求,我參加的是生活組,專業項目有「值星官」、「電器架設」、「營火架設」……等等有關營隊時需要用的「生活」技能;另外學舞蹈、演戲……等等表演節目則是各組共同課程。

 

邀我去「山服」的同學叫做孟婷,她後來也成為「山服」的社長(或同級的領導人物),一個很有自己想法且堅持付諸行動的女孩。我參加「山服」也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些改變,希望自己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在「山服」的課程中,我最頭痛的就是有關表演的部分。記得有一個項目是手語歌曲表演,曲目是〈我多麼羨慕你〉,表演時組員一起比手語配合播放歌曲的旋律,塑造出來應該是一幅溫馨柔美的畫面。但我卻是那種手腳很不聽腦袋使喚的人,那些看似不難的手勢就是記不大起來,記起來也比的全不是那回事。如果你會手語的話,你應該笑我是多麼手拙。

 

爲了怕拖累整組的表演,我會邊走邊練,早練晚也練,練到大家都知道我手拙了。還好正式驗收表演的時候,比的還蠻靈巧的,大家雖看出我比的好像怪怪的,卻也只是會心一笑,而非哄堂大笑。

 

「電器架設」則是我的罩們,從國中的理化課開始就永遠搞不清楚正極負極的我實在很吃力,後來這也成為我沒有跟大家一起在寒暑假出隊的主因。

 

「值星官」是我學得比較好的部分。後來在系上的迎新營我很積極爭取擔任值星官也就是為了感謝當初「山服」學長姊的熱心教導與照顧。大二時我們辦理迎新營的時候,在「生活組」帶我的組長家媛學姊也有來,很高興能讓她看見我當值星官的樣子,稍稍彌補未能跟隨她出隊到山區服務的遺憾。

 

我很謝謝山地服務隊帶給我的一切,我在那裡體驗到很多自己曾經不敢,也不大可能會嘗試的事情,如今回想起來,那些事情都是很特別的回憶。

 

有些大學生會瘋社團瘋到一種走火入魔的地步,有些則是連一個社團都不屑一顧。我覺得過與不及都不好,要記得你是大學生,社團是你該接觸與體驗的,錯過很可惜;但瘋一陣子就好,你已經是大「學生」了。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像大家天天罵,卻又常常看的影視新聞一樣,我相信大學生可以一天不喝水,但不可能一天不講八卦。

 

大學生嘴裡的「八卦」說穿了就是「看一個影,生一個子」,其中又以男女關係的八卦最吸引人,人際之間的八卦次之。當然也會有些八卦是可靠的消息,就像報紙週刊也有真實新聞一樣,只是機率也一樣的低。

 

喜歡聽八卦,講八卦其實就是那種想知道別人秘密一般的心理。大學的八卦文化之所以興盛是因為在大學裡,你會認識很多人,也有很多機會和很多人互動,而校區越小的學校,八卦滋生的速度往往越快,人滿為患嘛。聽八卦就是要聽自己認識的人的事,聽起來才夠味,才夠嗆。

 

我是個奇怪的人,我從來不講八卦,但我相信我知道的八卦鐵定比其他同學多很多,就是因為我不講。守口如瓶的人必然知道最多的秘密。

 

不要小看八卦的殺傷力,在大學裡,人云亦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它會讓你的人際關係、男女關係掀起無法預知的兇猛波濤,有時甚至可以衝垮好幾段得來不易的情誼。

 

八卦文化永遠會是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永遠有人以講八卦,聽八卦為樂,也永遠有人因八卦所苦。如果你正爲八卦所困,看開點,你不會是唯一。也可以阿Q一點,因為你紅嘛!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大學之前,上課就是一成不變的「聽、讀、寫三重奏」——聽老師說、回家讀、寫考卷。對於大學生來說,最新鮮的上課形式就是可以「自己說」。教授會分配一些題目讓學生以分組或個人的方式上台報告。

 

這種以報告為主的上課形式應該是教育學系或文學系居多,理工科系比較少一些。

 

報告分書面和口頭兩種。書面即是文字資料的整理,口頭就是在所分配的上課時間內表達你對題目的看法和搜尋得來的資訊,說白一點,就是把你弄來的資料做一番精闢的簡介。要注意的是,報告要迎合教授的喜好,有的教授喜歡文章式的書面,有的教授喜愛條列式;有些教授喜歡熱鬧,有些教授怕吵。要機伶一點,做好明察暗訪的工作,不然會吃暗虧。

 

你可以從分組報告去觀察班上友誼板塊的變化,感情好的會分在同一組,過一段時間發現處不來就會換組員。

 

大學生做分組報告不大可能會有「公私分明」這種情況,如果有心結即不能同桌吃飯,更遑論同桌討論了。

 

其實如果感情好的話,一起做報告是很快樂的事情,友情也會因共識和共事而漸漸加溫。分組報告可以用任何的形式來呈現,我們最常用的是演戲,將報告內容融入劇情和台詞裡,教授也會喜歡這樣的方式,但前提是組裡面編劇和演員的能力要夠好,相互配合,整體效果才會出來,千萬避免歹戲扥棚。

 

記得上台報告最蠢的一次是我戴泳帽上陣演和尚,這也算是快樂做甘願受,爲藝術犧牲吧。

 

始終相信大一下時我們那一組是真正的黃金組合。俐瑩能找資料和統整,盈蕙會編劇,我和其他人願意演。很遺憾,這個黃金組合沒有延續很久,主要還是因為我的關係。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陣子「星光幫」、「快樂幫」再度帶起年輕大學生勇於挑戰自己歌唱部分的氛圍和機會。其實幾乎每一個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全校姓的歌唱比賽,即使是像我所就讀的這個鄉下小學校也是。

 

就在最懵懂無知的大一時期,我也參加過那麼一次。

 

我對於自己的歌唱實力心知肚明,根本就不是明星的料,參加也不是為了想紅。我挑選的比賽歌曲是〈愛你一萬年〉,是的,就是那首大家都會唱的國語老歌,曲子也是最原汁原味的老調,不是伍佰或劉德華翻唱的。

 

要參加比賽還蠻克難的,必須自己去找伴唱帶,主辦單位沒有那個能力幫你出找伴唱帶的勞力和錢。我還是費盡千辛萬苦在一家看起來像是過時酒店的家庭式卡拉OK店租借到的。

 

比賽的場地在學校的演講廳,那天我就在幾百個人面前中規中矩的唱完〈愛你一萬年〉,沒有忘詞,應該也沒有走音,當然,也沒有名次。欣慰的是,唱完時,大家還是給予震耳欲聾的掌聲;我那個來自緬甸的室友宗海還很高興的跑來跟我說我唱得很好聽。

 

我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參加比賽及選唱〈愛你一萬年〉的真正原因。

 

她是我第一個喜歡上的人。她不會知道我在這一個鄉下小學校的大型比賽裡唱著對於她的祝福。我也從不知道自己為何要這樣做,但我確信就是只有年輕的時候會更勇於去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

 

後來,我有跟她在一起過,只是,我並沒有「愛她一萬年」。

 

 

附錄.

愛你一萬年

作詞:林莉 作曲:大野克夫

 

寒風吹起 細雨迷離 風雨揭開我的記憶

我像小船 尋找港灣 不能把你忘記

 

愛的希望 愛的回味 愛的往事難以追憶

風中花蕊 深怕枯萎 我願為你祝福

 

我愛你 我心已屬於你 今生今世不移

在我心中 再沒有誰 代替你的地位

 

我愛你 對你付出真意 不會漂浮不定

你要為我 再想一想 我決定永遠愛你一萬年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一下要吃什麼?」

「不知道,你想吃什麼?」

這是大學生每天一定要有的對話。

 

可以說現在的大學生比較好命,但也是離家在外孩子的寫照。以前的年代,有的吃就不錯了,哪讓你挑三揀四?但想想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在家都是少爺小姐,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要什麼有什麼。

 

自從進駐學校宿舍後,短短幾個禮拜我狂瘦九公斤,一直到大一上學期結束,我大概總共減了十幾公斤吧。當然也是因為本來就過胖,所以剛好讓自己的體重和體型「正常」一點。

 

住家裡的時候,天天吃家常菜,常常會覺得外面的食物看起來很可口;真的住外面,沒有家常菜可以吃,天天吃外食,吃沒幾天就不知道要吃什麼了。總歸一句,外食太容易膩,家常菜才真的耐吃。

 

因此,一般大學生最常吃的應該還是最接近家常菜的自助餐了。也難怪學校附近大多是自助餐店林立。其實大學生還蠻不挑的,只要衛生,菜不要太油,加飯添湯時不要給臭臉,要餐餐高朋滿座簡直就是輕而易舉。

 

除了自助餐之外,大學生最愛的應該是滷味,尤其是女生們特別喜歡吃,她們認為滷味可以吃的營養均衡,更重要的是熱量不高。大學生吃的滷味是那種以滷汁當湯底,來將料加熱或煮熟的「濕滷味」,可不是像歐吉桑和歐巴桑在黑白切或麵店愛切的那種不用加熱的「乾滷味」。

 

大一時,我也常吃滷味。我喜歡的料有豆皮、豬耳朵、豬大腸、黑輪、高麗菜、科學麵……等等。豆皮是我大學時最愛的食物了,之後我會再談到我為何特別喜歡吃豆皮;豬耳朵咬起來有脆度,豬大腸有QQ的口感及它特殊的味道,黑輪有魚漿味,高麗菜有甜味,科學麵吸滿滷汁,有別於泡麵的油膩,是滷味要吃飽的主食,有時候我也會選意麵,但要交代老闆別煮過頭,軟爛的科學麵或意麵都很難吃。我愛吃辣,所以我會請老闆用中辣。

 

直到大二上,我在中國文學史期中考前一晚吃了一盤滷味,隔天開考後不到五分鐘,突然一陣噁心,趕緊往外衝,才跨過教室門口,就吐了一地。期中考實在太重要了,只好忍著到廁所去盥洗一下,再衝回去寫考卷。考完後,全身無力的走出去,躺在門口的那一攤「胃料」裡還有很多條看起來像酸菜的東西。

 

其實有一位學長也跟我吃一樣的滷味,但他沒有任何異狀,所以應該是辣醬吧。所以愛吃滷味又愛吃辣的人,我只能說:祝你好運。自從那次後,我就不大吃滷味了。上天垂憐,期中考還像個樣子,期末考還拉得回來,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面臨生死交關的時候,不要鐵齒,吃清淡一點比較好。

 

還是奉勸大學生,三餐至少要有一餐正常,才會活得比較久。

 

我是個貪吃的人,在大學四年不斷的尋找好吃的食物,之後也會寫在「大學生」這個系列裡。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校宿舍是四人一房,每個人配有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衣櫥,桌子旁有四個櫃子,一人一個。我選了下舖床,桌子則是靠窗的。

 

進入宿舍後,第一個見到的室友是緬甸的僑生,他穿著很有南洋風味的花襯衫撘牛仔褲。當我的家人離開後的那幾天,他便是我最親近的人了。宗海是讀美術系的,我看過他畫的素描,的確像藝術家的風格。

 

後來宗海念不完一個學期就回緬甸去了,他走的時候沒有告訴我。開學後,我們碰面的機會比較少,也比較少關心他。但我記得當我剛到那個陌生環境的時候,我們常常一起去吃飯,他也告訴我很多有關緬甸的事情。宗海是個很親切的人,不知道他現在過得好不好?也許我們這輩子不可能再見面了,但我真得記得你的名字,宗海。

 

我認識的第二個室友是啟堂,工教系的斯文帥哥。啟堂應該是大一跟我吃過最多次飯的「飯友」,可能因此我們的友誼也延續了最久,直到現在還常聯絡。啟堂是個很健談的人,個性也很好,所以宿舍電話通常就是由他「主講」(每一間寢室有一條電話線,校內互打不用錢,可以講到天荒地老)。

 

有一次,啟堂說他不想去上課,我和他悠哉悠哉的散步去吃午餐,路上遇到一群他的同學。他們一看到啟堂,二話不說馬上飛奔去上課,結果教授「果然」點名。「啟堂魔咒」——只要啟堂哥沒去上課,大家鐵定不敢翹課。

 

啟堂畢業後考上離我家很近的研究所,真的很高興我們的友誼可以這麼有緣分的延續下去,現在他去當兵了,我相信啟堂說的:「我會是你永遠的朋友」。

 

最後見到的室友是孟鑫,物理系的「老帥哥」。孟鑫其實個性也很好,只是比較大而化之。我記得他常睡我的床,因為他懶得爬到他的上舖去,而且我的床比較「舒適」。所以有時候看著他滿身大汗熟睡在我的床上,真有些哭笑不得。值得一提的是:孟鑫睡覺時,眼睛是不會閉起來的,會半張開,所以我完全相信有人是張眼睡覺的。

 

大二之後我們都沒有再住在一起,最後一次見到孟鑫是大四某一天的夜晚,他拿了把吉他在白沙湖畔的涼亭裡彈給女友聽。

「孟鑫,奇怪,我從來不知道你會彈吉他。」

「歹勢啦!也沒有彈得很好,只會刷和絃。」

「彈一首來聽聽。」

「好啊!想聽什麼?」

「都可以,真的會彈吧?」

孟鑫彈的是「情非得已」,很好聽,希望他一切都好,也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再跟他見個面。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踏進大學校園的時候,天空落著毛毛細雨伴我漫步。映入眼簾是兩排椰子樹,椰子樹下舖著一葉葉女生手掌大小的方塊瓷磚,撘著一些水泥圍起來的花圃;椰子樹兩旁各有一個湖,大的湖中心有一個涼亭,小的就單純一池塘水;這兩個湖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白沙湖」;一棟棟的大樓穿梭在矮樹、草地、道路裡。學校真小。

 

初入校園的大學生通常就是來學「搬家」的。把家裡房間的「傢伙」移植到學校宿舍去,這大概是父母們最能夠接受小孩「滾出去」的方式,所以他們幾乎會全程陪同。

 

當宿舍弄好後,父母家人依依難捨的離開眼前,當他們的身影漸行漸遠時,會感覺有些酸酸的,有些孤單。但大學生活就是要這樣開始的。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跳脫了制式學習的枷鎖,躍上了充滿自由自在的地區。在大學裡可以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唸書,可以跑社團,可以談戀愛……。只要能順順利利在寒暑假來臨前「all pass」,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有些人對成績數字有著莫名的堅持,這些人在大學班級裡肯定可以名列前矛,因為大學生通常不大讀書,只要你有一點點堅持,就可以不錯。

 

如果可以去社團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會是很快樂的事。社團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爽隨時可以離開,沒有學分的壓力,沒有人有權力逼你乖乖的待在那個你不想繼續學習的地方。話說回來,我一直認為社團其實不是學才藝的地方,而是學「人際關係」。

 

似乎在大學階段沒談場戀愛是有點太浪費了。所以大家都會拚命的追著喜歡的對象跑,開學後的一個月內,你會看到一大堆人一起出去玩;兩個月後,你會看到一大堆成雙成對的人出去玩;三個月後,你會看到一大堆人裡,有成雙成隊的,有孤苦伶仃的。每年都是這樣。

 

大學生應該是什麼樣的,由自己決定。但不要輕易放棄這段可以徹底瘋狂的歲月,大學生應該勇敢的做一些只有年輕時代可以做的事,然後這些事情可以化作美麗的故事,讓自己能夠永遠懷念,永遠記得曾經那麼勇敢過、瘋狂過。

 

大學生會很容易難過,很輕易脆弱,很常遇到挫折,很可能自暴自棄。但只要畢業典禮後,你離開校門口時能夠成熟,也就夠了。

 

一直很想把一些關於自己大學生活的片片段段做一個整理,一直覺得沒有適當的時間可以寫。就零零落落的寫吧,就像大學生一樣,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不然,永遠也不會有「適當的時間」的。

ti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